巧偷豪夺

首页 / 巧偷豪夺
巧偷豪夺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qiǎo tōu háo duó

释义

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

出处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用法

巧偷豪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夺取别人的东西。

典故
  • 北宋末年,书画家米芾喜欢收藏书画真迹,他用尽一切手段去得到别人的书画,先是借阅研究,然后赖着不还,最后是临摹一幅还给主人。宰相蔡京是书画家,同样爱好收藏,很多人去进贡。米芾想尽一切办法从蔡京儿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巧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
  • 释义: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花言巧语”。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夺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强取。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横抢硬夺”。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