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

首页 / 望门投止
望门投止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àng mén tóu zhǐ

释义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用法

望门投止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典故
  •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一职。当时,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历来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为了讨好侯览,便向朝廷告密,说张俭私结党羽,图谋不规。侯览见后,立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名声很好,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成语翻译
英语:

put up for the night at a door

望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望尘莫及”。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喻徒有虚名之官。
  • 色彩:贬义成语
止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奋斗终身,贡献出一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伊于胡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