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梨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lí
  • 繁体字:梨
  • 总笔画:11
  • 部首:木(木字旁)
  • 部首笔画:4
  • 声调:阳平
  • 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火
梨字的基本解释

◎ 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梨膏。广梨。鸭梨。

梨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棃 lí 
〈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pear]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民,人民 [the common people]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
词性变化
lí 
〈形〉
黑;年老 [black;old]。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lí 
〈动〉
(1) 通“”。割 [cut]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梨字的起名寓意

(lí)指梨子。

梨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lí]
[《廣韻》力脂切,平脂,來。]
亦作“1”。亦作“1”。
(1)果木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为白色。果实多汁,可食。
(2)梨树的果实。
(3)草名。
(4)年老。
(5)通“”。割裂,剖离。
(6)通“”。参见“梨庶”、“梨氓”。

梨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广 韵]:力脂切,上平6脂,lí,止開三平脂A來
[平水韵]:上平四支·上平八齐
[唐 音]:*li
[国 语]:lí
[粤 语]:lei4
[闽南语]:lai5,le5

带梨字的诗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朝· 白居易《长恨歌》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朝· 梅尧臣《苏幕遮·草》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宋朝· 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唐朝· 刘方平《春怨》

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宋朝·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宋朝· 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宋朝· 吴文英《无闷·催雪》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宋朝·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元朝·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宋朝· 周邦彦《兰陵王·柳》

梨字在首位的女孩名字
与梨字同音的字
与梨字同部首的字
与梨字同笔画的字
与梨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