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
◎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琴。
详细字义
◎ 琴
琹 qín
〈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 同本义 [qin, 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乐器的通称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qín)指一种梧桐木制作的五弦或七弦弹拨乐器,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取名寓意为人清雅,夫妻和谐,才华横溢,事业勤勉。
[①][qín]
[《廣韻》巨金切,平侵,羣。]
亦作“珡1”。亦作“琹1”。
(1)乐器名。指古琴。传为神农创制。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面板外侧有十三徽。底板穿“龙池”、“凤沼”二孔,供出音之用。上古作五弦,至周增为七弦。古人把琴当作雅乐。
(2)乐器名。钢琴、风琴、提琴、扬琴、胡琴等的统称。
(3)指琴声。
(4)鼓琴。
(5)古方言。种植。
(6)古方言。墓冢。
(7)姓。春秋时有琴张。见《孟子·尽心下》。
[上古音]:侵部群母,g?m
[广 韵]:巨金切,下平21侵,qín,深開三平侵B群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粤 语]:kam4
[闽南语]:khim5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宋朝·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朝· 白居易《(七言律诗)琴茶》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宋朝· 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唐朝·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唐朝· 王维《竹里馆》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唐朝·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魏晋·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唐朝· 薛昭蕴《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唐朝· 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