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于鼎

首页 / 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rǎn zhǐ yú dǐng

释义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出处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用法

染指于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典故

公元前605年,楚国送给郑灵公一只甲鱼。当时郑国大夫公子宋、公子家二人正在入朝,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跳动不已,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发生这种情况,一定会尝到新奇的美味。等到进朝后,厨子正准备把甲鱼切块,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了郑灵公。等到把甲鱼炖好赐给大夫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招来却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把手指蘸在鼎里,尝了尝味道退了出去。郑灵公也生了气,想处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公子家先行下手。当年夏天,他们杀死了郑灵公。

成语翻译
英语:

take a share of something one is not entitled to

染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铭心刻骨。谓感受深切。
  • 色彩:中性成语
鼎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见“鸣钟列鼎”。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