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修外攘

首页 / 内修外攘
内修外攘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nèi xiū wai rǎng

释义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出处

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用法

内修外攘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内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旧社会的中国内忧外患、水深火热。
  • 释义: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次出差,刚碰上孩子有病,我有内顾之忧啊!
  • 释义: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精华荟萃,传承国学;内圣外王,推陈出新。
  • 释义: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 色彩:中性成语
攘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过客匆匆,却如空中找不到的一丝真实。
  • 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