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

首页 / 两袖清风
两袖清风

  • 色彩
    褒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释义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用法

两袖清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造句

1.我父亲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官,但为官廉洁,两袖清风

2.他虽身居要职,但臣心如水,两袖清风

3.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两袖清风;学习三心二意;情感四面楚歌。

4.王市长任内,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值得敬佩。

5.郑板桥为官,一生两袖清风

6.携一壶浊酒,甩两袖清风,伸手,接住一片被雨打湿的晚秋残叶,将此生未了心愿涂在叶面,为爱做最后的祭奠。

7.他两袖清风地离开了官场,回家乡种田去了。

8.他做了多年财政干部,依然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9.他当干部几十年,始终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因而深受群众爱戴。

10.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清雨.滴滴汗水滋润桃李满天下.您的谆谆教导,无私奉献必将成为我们不竭的学习动力。

成语翻译
英语:

incorrupt

日语:

(官蕥が)清廉潔白(せいれんけっぱく),廉潔(れんけつ)である

俄语:

бескорыстный <неподкупность>

德语:

wǎhrend der Amtszeit unbestechlich sein

法语:

fonctionnaire intègre

成语歇后语

胳膊弯里打凉扇 | 嫦娥跳舞

两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 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两个国家的争斗,就像两虎相斗,必然有一方蒙受重大损失。
风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东风压倒西风
  • 释义:谓从旁助威。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