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首页 /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杂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ū hū āi zāi

释义

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

《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用法

呜呼哀哉作谓语、定语;含讽刺意味

典故

《诗经》里有首讽刺周幽王的诗,诗人看到国势衰败,回忆西周初年的鼎盛局面时说,从前祖先受天命,有召公这样的好臣子,一日开疆一百里,如今呀,一天失去一百里。伤心啊!今天的人啊,不尊重旧有的老臣。

呜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人伤心哽泣的声音。
  • 色彩:中性成语
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犹堂而皇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优游:悠闲无事;哉:古汉语感叹词。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也可以不要整天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情愿为家里的饮食起居精打细算,掂量着每一分钱的最大使用值;
  • 释义: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亦作“呜呼哀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
  • 释义:彼:他。他是什么人
  • 色彩:贬义成语
"呜呼哀哉"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