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四应

首页 / 群山四应
群山四应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拼音

qún shān sì yìng

释义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出处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用法

群山四应作宾语、定语;用于响应

群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上古之人聚群而居,宿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不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整天成群地聚在一起,不讲正经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枉:奸邪。指各种歪门邪道。
  • 色彩:中性成语
应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 释义:《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们写文章要做到前后统一,首尾相应,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
  • 释义: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