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而同

首页 / 不谋而同
不谋而同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释义

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用法

不谋而同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典故

汉献帝建安中,阎行奉韩约之命出使曹操,甚得厚遇,被曹操推举为犍为太守,并让他劝说韩约归降。阎行为表示忠心,把父亲送入京都充宿卫,并游说韩约也送子入京。后马超起兵反曹,推举韩约为都督。阎行劝谏韩约不要和马超联合。韩约不听,并对他说:“如今诸将不经商量便众口一辞,都说要攻打曹操,这好象是上天注定的。”于是与马超合兵东向攻曹,被曹操打败,在京城为质的子孙也被杀。

成语翻译
英语:

fit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色彩:中性成语
同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不约而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咨询和商议的意见都一致。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