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釜底

首页 / 鱼游釜底
鱼游釜底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yú yóu fǔ dǐ

释义

同“鱼游釜中”。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用法

鱼游釜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快要灭亡。

典故

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纲以不畏权贵,弹劾大将军梁冀而外放为广陵(今扬州)太守。当时,张婴率领的人民起义军纵横广陵,“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纲之任,即亲至其垒,问所疾苦,谕以利害,进行劝降。张婴等极为感动,说:“我们这些荒野愚民,无法将真实情况上告朝廷,又不堪当地不法官吏欺压,才凑在一起发动反叛,就好象放在锅中的鱼一样,危在旦夕。现在听你这番开导,实是我们再次获得新生的机会。”次日,即率众归降,张纲又亲自为他们安排住宅、田地,使他们安居乐业。当地的形势也迅速安定下来。

鱼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泛指书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鱼烂而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时曾任莱芜长。后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鱼帛狐篝”。
  • 释义:犹言鱼烂土崩。
  • 色彩:中性成语
底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但不管是真诚还是虚伪,有心人不必在儿这盘根究底
  • 释义: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