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骨扬灰

首页 / 焚骨扬灰
焚骨扬灰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én gǔ yáng huī

释义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出处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用法

焚骨扬灰作谓语、宾语;形容非常仇视。

典故

侯景(503-552年)字万景。南朝梁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原为北魏定州刺史,后归梁,不久又举兵叛梁。夺取建康(南京),攻陷台城(宫城),困死武帝,改立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掉简文帝,立萧栋为帝,后又废萧栋而自立,改梁律为汉律,国号“汉”。侯景生性残忍、酷虐,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建康(今江苏南京)几乎成为废墟,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大丧人心,终被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在狼狈逃跑途中为部属所杀。尸体送交王僧辩。在建康市街暴尸示众,百姓争先割肉吞食,焚骨扬灰,其首级送至江陵,世祖命挂在大木上示众,然后煮而漆之,交付武库。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destroy the corpse by fire and obliterate all the traces

焚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秦始皇执政时期,嬴政推行严苛政策,焚书坑儒,致使诸多典籍损毁殆尽。
  • 释义: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焚巢荡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焚书坑儒”。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烧毁信符,打碎玉印。意思是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信符,打碎玉印,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
灰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脸色惨白难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物质贫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贫困。贫困常与潦倒相连,人穷常与志短相关,心理贫困,富也会沦为贫穷,心理富足,穷也能转为富裕。物质贫乏加上万念俱灰,会很快摧毁一个人的身体,自信自强,虽暂时物质贫乏,但好日子也会很快到来。
  • 释义: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焚骨扬灰”。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