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

首页 /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用法

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典故
  •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kai)”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造句

1.是,孝武帝在位,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心向善,路不拾遗,在遭遇外族侵略之时,同仇敌忾,将士用命,保我汉家天下安如磐石。

2.可是就在所有人都同仇敌忾,想要杀死这头五阶妖兽时,却有一个人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附近,手掌直奔修罗网抓了过去。

3.第六十四章同仇敌忾上一章第六十三章威逼利诱。

4.王竹在街上转悠了一圈,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同仇敌忾的声音,心里一阵窃喜,忍不住笑道“邹明把财宝都搬出来了吗?”。

5.只要国家能显示实力摆平周边小赤佬,全国人民会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要人有人,通过一次振奋人心的军事胜利!国家会更和谐更发展。

近义词
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同心毕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同遭逆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色彩:中性成语
忾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