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解带

首页 / 披襟解带
披襟解带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pī jīn jiě dài

释义

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用法

披襟解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
  • 晋朝时期,王羲之为会稽内史时,孙兴公推荐支道林,说他看问题拔新领异。王羲之自傲不愿见他。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披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披肝沥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言去粗存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色彩:中性成语
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色彩:中性成语
"披襟解带"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