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首页 / 觳觫伏罪
觳觫伏罪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hú sù fú zuì

释义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罪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用功劳来抵罪
  • 释义:执行忏悔神父所要求的苦行以补偿罪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逆:违背。形容极大的罪恶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 色彩:中性成语
"觳觫伏罪"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