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心骇耳

首页 / 洞心骇耳
洞心骇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òng xīn hài ěr

释义

形容使人震惊。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用法

洞心骇耳作谓语;用于事情等。

近义词
洞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洞若观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使人惊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混沌无定形貌。《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 高诱 注:“馮、翼、洞、灟,無形之貌。”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亦作“ 竊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 掩耳盜鐘 ”。
  • 释义: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