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bīng
  • 繁体字:冰
  • 总笔画:6
  • 部首:冫(两点水)
  • 部首笔画:2
  • 声调:阴平
  • 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会意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水
冰字的基本解释

◎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冰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氷 bīng 
〈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变成。从“”从“”的会意字,于是“”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坤》
迨冰未泮。——《·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词性变化
bīng 
〈动〉
(1)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bīng 
〈形〉
(1) 冷,凉 [cold]。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冰字的起名寓意

(bīng)指水凝结成的固体,取名用象征寒冷、坚定的意思,又象征清雅伶俐、秀气巧智。

冰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bīng]
[《廣韻》筆陵切,平蒸,幫。]
亦作“1”。亦作“1”。“1”的今字。
(1)水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冷;凉。
(3)把东西同冰放在一起,或放入冰箱、冷库等。
(4)指冰人。
(5)通“”。箭筩的盖。
(6)姓。明代有冰如鉴。见《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十。
[②][níng]
[《廣韻》魚陵切,平蒸,疑。]
亦作“2”。“1”的古字。“2”的今字。
结冰;凝结。后多作“”。

冰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上古音]:蒸部帮母,pi?ng
[广 韵]:筆陵切,下平16蒸,bīng,曾開三平蒸幫
[平水韵]:下平十蒸
[唐 音]:*bi?ng,bi?ng
[国 语]:bīng,níng
[粤 语]:bing1
[闽南语]:peng1

带冰字的诗句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赵时春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清朝· 纳兰性德《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唐朝·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际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宋朝· 吴文英《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宋朝·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唐朝· 黄升《酹江月·夜凉》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宋朝· 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宋朝·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宋朝· 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宋朝·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与冰字同音的字
与冰字同部首的字
与冰字同笔画的字
与冰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