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 姓。
详细字义
◎ 思 sāi
〈形〉
(1) 多须的样子 [heavily bearded]。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词性变化
◎ 思 sī
〈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thought]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plot]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lawsuit]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one of the poetry's style]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 思 sī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sī)意为怀念、想念、思考、思维。取名寓意有思想,聪明智慧,大有建树之人。
[①][sī]
[《廣韻》息兹切,平之,心。]
[《廣韻》相吏切,去志,心。]
亦作“恖1”。
(1)思想,意念。
(2)指构思。
(3)心情;思绪。
(4)怀念;想望。
(5)思索;考虑。
(6)引申为寻味、体味。
(7)悲伤,哀愁。
(8)道德完备。
(9)诗体的一种。
(10)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11)语气词。用于句末,犹啊。
(12)通“司”。参见“思次”。
(13)姓。明有思志道。见《续通志·氏族六》。
[②][sāi]
[《集韻》桑才切,平咍,心。]
多须貌。
[上古音]:之部心母,si?
[广 韵]:息兹切,上平7之,sī,止開三平之心
[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唐 音]:*si?,si??
[国 语]:sī,sì,sāi
[粤 语]:si1si3soi1
[闽南语]:su1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汤恢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宋朝· 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唐朝·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唐朝·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唐朝·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唐朝· 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 王维《相思》
问别来、解相思否。——宋朝·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宋朝· 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宋朝·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