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粗字开头的成语吧。
第一个字是粗字的成语
【粗俗之辈】
«拼音»:cū sú zhī bèi
«释义»: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粗心浮气】
«拼音»:cū xīn fú qì
«释义»: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粗声粗气】
«拼音»:cū shēng cū qì
«释义»: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粗中有细】
«拼音»:cū zhōng yǒu xì
«释义»: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粗有眉目】
«拼音»:cū yǒu méi mù
«释义»: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第四个字是粗的成语
【胆壮气粗】
«拼音»:dǎn zhuàng qì cū
«释义»:见“胆粗气壮”。
«出处»: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心浮气粗】
«拼音»:xīn fú qì cū
«释义»:见“心粗气浮”。
«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气壮胆粗】
«拼音»:qì zhuàng dǎn cū
«释义»: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挟细拿粗】
«拼音»:xié xì ná cū
«释义»: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才短气粗】
«拼音»:cái duǎn qì cū
«释义»: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许多成语是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学习和运用成语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是十分有价值的。希望大家可以将粗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