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块字开头的成语吧。
块字开头的成语
【块儿八毛】
«拼音»:kuài ér bā máo
«释义»: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
«出处»:老舍《我这一辈子》:“假如从马粮钱里能弄出块儿八毛的来,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
【块垒难消】
«拼音»:kuài lěi nán xiāo
«释义»:泛指郁积之物难以清除掉。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难以消除。
«出处»:块垒,这个词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阮籍心怀不平,经常饮酒浇愁。后来经常用这个词来指代有才华得不到施展,无可奈何,借酒消愁。
【块然独处】
«拼音»:kuài rán dú chǔ
«释义»:块然:孤独的样子。孤单一个人待着。形容独居无聊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
第四个字是块的成语
【胸中垒块】
«拼音»: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释义»:垒块:积砌成堆的土块。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胸中磊块】
«拼音»: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释义»:指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出处»:明·袁宏道《上巳日柬惟长》:“自信胸中磊块甚,开尊恨不泻江湖。”
【寝苫枕块】
«拼音»:qǐn shān zhěn kuài
«释义»: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出处»:《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韩獹逐块】
«拼音»:hán lú zhú kuài
«释义»: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块。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景德传灯录·王敬初常侍》:“供養主才坐,問云:‘昨日 米和尚 有什麽言句,便不得見?’ 王公 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 米師 竊聞此語,即省前謬。”参见“ 韓盧 ”。
【铁板一块】
«拼音»:tiě bǎn yī kuài
«释义»: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关于块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就介绍完啦,可能对现代人来说,学习成语好像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作为中华儿女,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