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平则鸣

首页 / 物不平则鸣
物不平则鸣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五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用法

物不平则鸣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物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议论纷纷,指舆论强烈。
  • 色彩:中性成语
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比喻夫妇情笃和好
  • 释义: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磬:古代打击乐器。钟被敲响后,磬就自鸣了。比喻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