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书

首页 / 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ù bù shí shū

释义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李士宁者,蓬州人,自言学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用法

目不识书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目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目光:眼光。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
  • 色彩:中性成语
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人腹中装书,很有学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言而无信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