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不识

首页 / 一丁不识
一丁不识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ī dīng bù shí

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用法

一丁不识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字。

典故

出自唐朝张弘靖之事迹。张弘靖(760-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宪宗时曾为宰相,并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时值河朔四镇刚刚平定,他入幽州后,不尊重当地风俗,又不能约束部下。从事韦雍、张宗厚等人经常夜饮醉归,前呼后拥,满街烛火照耀。他们还责备诟骂吏卒,称其为反虜,并对他们说:“现今天下安定,你们虽然能挽得两石力弓,但却不如识得一丁字。”以此讥讽他们一字不识。军士们十分愤怒,终于将韦雍、张宗厚等杀死,并将张弘靖囚禁了起来。朝廷后将张弘靖贬为抚州刺史。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not know one's ABC

成语谜语

九位来访,八位是旧交(打一成语)

一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小伙子一表人才,准能找个好媳妇!
  • 释义: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 色彩:褒义成语
识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别跟他一般见识
  • 释义: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邓小平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革命家。
  • 释义: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