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民害物

首页 / 残民害物
残民害物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án mín hài wù

释义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

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用法

残民害物联合式;作谓语;指摧残民众干坏事。

近义词
  • 病民害物
残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残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坏人。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虽然旧社会的残渣余孽已扫除,但落后意识和陋习仍存。
  • 释义: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有时亦比喻饮食节俭;生活清苦。也作“残杯冷炙”、“羹残炙冷”。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在旧社会,帮工们仅依靠主人的残羹冷炙艰难度日。
  • 释义: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她已经改过自新,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别再称她为残花败柳
  • 释义: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尽管这地方景色优美,但它曾目睹二战时期残暴不仁的处刑。
物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性格迷糊,在待人接物时总出洋相,令人啼笑皆非。
  • 释义: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母亲深信命理,曾为他算命,预言他非池中物,未来必将成就伟业。
  • 释义: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