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愁: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
◎ 可忧虑的事: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
◎ 指父母之丧:丁忧。
详细字义
◎ 忧
憂 yōu
〈动〉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worry;be worried]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词性变化
◎ 忧
憂 yōu
〈名〉
(1) 居丧 [mourning]。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suffering]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忧字在名字里的含义:担忧;发愁,寓意并不算好,所以不能单独用作取名,需要和其他寓意好的字组合取名
[①][yōu]
[《廣韻》於求切,平尤,影。]
亦作“懮2”。“忧1”的繁体字。
(1)忧愁;忧虑。
(2)忧患;祸患。
(3)畏惧。
(4)疾病。
(5)居丧。多指居父母丧。
(6)谓军队为敌所败。
(7)通“優”。优厚。
(8)通“優”。戏谑。参见“憂謔”。
[广 韵]:于救切,去49宥,yòu,流開三去尤云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国 语]:yōu
[粤 语]:jau1
[闽南语]:iu1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朝· 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魏晋·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宋朝· 李觏《秋晚悲怀》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唐朝· 李商隐《富平少侯》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宋朝·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魏晋·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唐朝· 柳宗元《饮酒》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朝· 陆游《病起书怀》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朝·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宋朝· 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