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云层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现的光彩:朝(zhāo )霞。晚霞。彩霞。云霞。霞帔。霞光。
详细字义
◎ 霞 xiá
〈名〉
(1) (形声。从雨,叚( xiá )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colorful clouds;morning or evening glow]
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词性变化
◎ 霞 xiá
〈形〉
(1)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color;lustre;radiance]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 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2)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霞帔(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类似披肩,文有霞彩)
(3) 通“遐”。遥远 [faraway;remote]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楚辞·屈原·远游》
霞区两借寇,贪泉一举巵。——南朝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
(4) 又如:霞志(高远的志向);霞区(边远之地)
(xiá)指红色的云,引申形容像彩霞般绚丽。
[①][xiá]
[《廣韻》胡加切,平麻,匣。]
“赮1”的今字。
(1)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
(2)云,烟云,烟雾。
(3)比喻脸上的红晕。
(4)指流霞,美酒。
(5)飞蛾名。
(6)通“遐”。遥远。
[广 韵]:胡加切,下平9麻,xiá,假開二平麻匣
[平水韵]:下平六麻
[粤 语]:haa4
[闽南语]:ha5,he5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朝·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宋朝· 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唐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唐朝· 刘因《山家》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朝· 白朴《天净沙·秋》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宋朝· 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明朝· 曾棨《维扬怀古》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唐朝· 李商隐《壬申七夕》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唐朝·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宋朝·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