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可,愿意:首肯(点头答应)。
◎ 骨头上附着的肉:肯綮(qīng )(筋骨结合的地方,喻重要的关键)。中(zhòng )肯(喻言论正中要害)。
详细字义
◎ 肯
肎 kěn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 gu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flesh attached to bone]
肎,骨间肉肎肎着也。——《说文》。俗字误作肯。
技经肯綮之未尝。——《庄子·养生主》
(2) 又如:肯綮
词性变化
◎ 肯 kěn
〈动〉
(1)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agree;consent]
太后不肯。——《战国策·赵策》
留为小吏,不肯。——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认可,同意);肯可(赞成,同意);肯首(点头表示同意);肯酒(允婚酒。表示女方应允亲事)
(3) 愿意,心甘情愿、乐意 [be willing to;be ready to]
莫肯我顾。——《诗·魏风·硕鼠》
客肯为靖郭君末寡人乎。——《战国策·齐策》。注:“犹可也。”
不肯者,可以肯也。——《谷梁传·宣公三年》
秦王不肯击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明·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东军务记》
(4) 又如:肯干;他肯吗?肯吃苦;肯心儿(心甘情愿);肯心(心甘情愿;顺心);肯道(愿意)
◎ 肯 kěn
〈副〉
(1) 恰恰 [just]。如:肯分(恰恰;凑巧)
(2) 〈方〉∶表示时常、易于 [often]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红楼梦》
(3) 又如:这几天肯下雨
(kěn)指许可,愿意。
[①][kěn]
[《廣韻》苦等切,上等,溪。]
“肎1”的今字。亦作“肻1”。
(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参见“肯綮”。
(2)表示应允,同意。
(3)表示乐意、愿意。
(4)副词。表示反问。犹岂。
(5)副词。恰恰。
[上古音]:蒸部溪母,kh?ng
[广 韵]:苦等切,上43等,kěng,曾開一上登溪
[平水韵]:上声二十四迥
[粤 语]:hang2hoi2
[闽南语]:kheng2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唐朝·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朝·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唐朝·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唐朝· 杜甫《客夜》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清朝· 查慎行《三闾祠(平远江山极目回)》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宋朝· 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唐朝·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唐朝· 李商隐《柳》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唐朝· 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朝· 郑思肖《二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