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成语呢?因为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掌握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汉语的精髓。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下朗字开头的成语吧。
以朗字为开头的成语
【朗目疏眉】
«拼音»:lǎng mù shū méi
«释义»: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朗月清风】
«拼音»:lǎng yuè qīng fēng
«释义»: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出处»: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朗朗乾坤】
«拼音»:lǎng lǎng qián kūn
«释义»: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出处»:元·李文慰《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朗朗上口】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释义»: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朗若列眉】
«拼音»:lǎng ruò liè méi
«释义»: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最后一个字是朗的成语
【书声朗朗】
«拼音»:shū shēng lǎng lǎng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神清气朗】
«拼音»:shén qīng qì lǎng
«释义»: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
【风清月朗】
«拼音»:fēng qīng yuè lǎng
«释义»:风凉爽,月明亮。
«出处»: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风恬月朗】
«拼音»:fēng tián yuè lǎng
«释义»:恬:平静,安适;朗:明亮。风静月明。形容夜色宁静幽美。比喻清白高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尔夜风恬月朗。”
【天清气朗】
«拼音»:tiān qīng qì lǎng
«释义»: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且熟练地运用成语,会显得此人很有文化素养、有水平、有口才。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先从这篇朗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开始学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