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

首页 /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ū hé zhī zhòng

释义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用法

乌合之众作主语、宾语;指杂乱的一群人

典故

耿弇(3-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父耿况,王莽末为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守。时绿林入关,更始称帝。耿况因遣耿弇赍贡献,归顺更始政权。行至中途,恰值王郎诈称汉成帝子刘子舆。随从耿弇的两个属吏私下商议,刘子舆是汉室正统,何必远求归顺更始政权。耿弇手扶宝剑说道:“刘子舆只是已疲惫不堪的流寇而已。”属吏不听他的劝告,私自脱逃,投降了王郎,而耿弇则投奔了当时属于更始麾下的刘秀。他以上谷之兵配合刘秀攻灭了王郎的乌合之众。刘秀遂以其父耿况为大将军。刘秀即位后,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成语翻译
英语: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sheep having no shepherd)

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恶势力猖狂。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临时凑集,而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不能实现之事。同“乌白马角”。
  • 色彩:贬义成语
众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超出众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李老超群出众,深得同事们的尊重。
  • 释义:稠:多而密。指人很多的场合。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如此多人的场合,也就是稠人广众之下,她是第一次发言。
  • 释义: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是最美的,那他的缺陷就已被公之于众了。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