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书

首页 / 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ù bù shí shū

释义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李士宁者,蓬州人,自言学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用法

目不识书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目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眼睛不随便乱看。形容为人正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色彩:贬义成语
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