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首页 / 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释义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用法

不识之无作谓语、定语;形容人不识字

典故

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成语翻译
英语:

illiterate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非凡。指极大的仇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形容功劳极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略:谋略。人间不常有的谋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匕、鬯,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古代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 色彩:中性成语
无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出入于有无之中。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开放市场,有利于通功易事、互通有无,对调济人民生活中短缺的商品有极大的作用。
  • 释义: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