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避迹

首页 / 畏影避迹
畏影避迹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èi yǐng bì jì

释义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用法

畏影避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畏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 色彩:贬义成语
迹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古代的鸟虫书。借指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 明 李东阳 《答罗明仲草书歌》:“ 紫陽 之書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巵,蟲書鳥跡不復識。”
  • 释义: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言避世隐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