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然兀坐

首页 / 冥然兀坐
冥然兀坐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rán wù zuò

释义

冥然:沉寂的样子;兀坐:端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出处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用法

作谓语;指静思

冥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冥漠之都”。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
  • 释义:遇到问题后长时间、多角度地从远处思索。
  • 色彩:中性成语
坐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见“摇席破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旧时庙里的弥勒佛形象十分逗人喜爱,他袒胸露肚,笑口常开,从不像别的菩萨那样做出正襟危坐的样子。
  • 释义: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们曾经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已割席分坐了。
  • 释义: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 释义:见“使酒骂座”。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