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而治

首页 / 鸣琴而治
鸣琴而治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míng qín ér zhì

释义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处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用法

鸣琴而治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佩玉饰曳印组。谓任高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申诉冤屈
  • 色彩:中性成语
治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向明:天将亮;治:治理。天刚亮就开始治事。形容勤于政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罔治:不治罪。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可以不予处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