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剑

首页 / 唇枪舌剑
唇枪舌剑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用法

唇枪舌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辩论、争论激烈的场合。

造句

1.一见面,姐妹俩便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

2.两位议员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剑,各执一词。

3.两人争执激烈,唇枪舌剑不断,四邻都被吵得无法入睡。

4.辩论场上,双方唇枪舌剑,裁判忙得焦头烂额,评委全神贯注,观众议论纷纷。

5.在辩论场上,两人唇枪舌剑、各执己见,场下却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6.现场双方展开激烈辩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场面十分紧张。

7.在接下来的自由辩论中,双方展开唇枪舌剑,攻势凌厉,难分高下。

8.甘迺迪与赫鲁雪夫会谈,双方唇枪舌剑,场面一度十分激烈。

9.他们争论不休,唇枪舌剑,究竟谁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呢?

10.谈判至周末,双方激战唇枪舌剑,终因分歧不欢而散。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eloquent in speech

日语:

激(はげ)しい論戦(ろんせん),舌端火(ぜつたんひ)を吐(は)く

俄语:

словéсная перепáлка

法语:

chaude discussion

唇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 释义: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两国关系紧密,犹如唇齿相依,一旦一国遭难,必将唇亡齿寒
  • 释义:犹唇焦舌敝。
剑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买牛卖剑”。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