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缓带

首页 / 褒衣缓带
褒衣缓带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āo yī huǎn dài

释义

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ample gown and loose girdle

褒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 色彩:中性成语
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庄子 让王》:“原宪居鲁……桑以为枢。”汉贾山《至言》:“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因以“桑枢韦带”形容贫家寒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宽衣大带。古代儒者的装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領而王天下者矣……豈必襃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汉书·雋不疑传》:“ 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颜师古 注:“襃,大裾也。言着襃大之衣,廣博之帶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韋承貽 咸光 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曰:‘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試迴!’”《明史·张士隆传》:“夫裒衣博帶之雅,孰與市井狡儈之羣。”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襃衣博帶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看。”亦省作“ 襃博 ”。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新衣尚穿束,舊服變襃博。” 宋 苏轼 《谢对衣金带表》之一:“豈徒褒博以爲容,願盡糜捐而報德。”
"褒衣缓带"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