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竹篙舟

首页 / 朽竹篙舟
朽竹篙舟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ǔ zhú gāo zhōu

释义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用法

朽竹篙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朽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
  • 色彩:中性成语
舟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处,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部队迅速接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胜仗,搞好群众工作,开发根据地。
  • 释义:《史记·项羽本纪》:“ 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 ,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明 史可法 《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 ”。 王逋 《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 破釜 ”。 明 张煌
  • 释义: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