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是漏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吞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这些事已经作了妥当的安排,你就放心走吧。
- 释义: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烟民们吞云吐雾时,自然会吸入不少焦油和尼古丁,更别说烟雾中还有苯这类会诱发肺癌和肺气肿的有害化学物质。
- 释义:谓抱恨无言。语本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色彩:中性成语
漏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網恢恢,疎而不失。”《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衆人齊發起喊來道:‘是天網恢恢,疎而不漏,你與小娘子殺了人,拐了錢財,盗了婦女,同往他鄉,却連累我地方鄰里打没頭官司!’”《红楼梦》第六九回:“自古‘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天道好還。你雖悔過自新,新已將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亂,天怎容你安生?”《冷眼观》第二一回:“那旗婆……希圖訛詐銀錢,誰知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忽被那做現任 孝感 縣知縣 寇若準 當場察破。”
- 释义: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刻漏:一种古代计时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时光正在流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 色彩:褒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