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lái miàn mù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本来面目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1.这本来面目一露,但见他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2.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面热爱它。
3.尽避该书没有直接地、有意识地做再现实践唯物主义的工作,但它在探索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本来面目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因而称得上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重要的部分。
4.而我们,就是要揭开那些面纱,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历朝历代,皇权最大,但是绝对的权利一定会产生绝对的荒唐甚至是绝对的糜烂,请看《宫廷秘史》。
5.诚然,开封府两营标兵也许不放在你王大侠眼中,可是岭南勾漏山五阴峰金霞宫碧涵道长,可是王大侠一个劲敌,我陆某人已然是本来面目,可不是你说的什么六扇门中人物。
英语: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语:本来面目
德语:das wahre Gesicht
大花脸卸妆
不抹胭脂不搽粉(打一成语) | 奏上灯谜请君猜(打一宗教词语) | 书中自有颜如玉(打一常言俗语)